2025年10月18日,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工作委员会主办的“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学术培训班(北京场)”在北京人卫酒店圆满落幕。本次学术活动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健康优先发展”战略的一次具体实践,旨在汇聚行业智慧,创新协同机制,为实现社会共治、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提供学术支撑与交流台。来自北京及周边部分省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百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聚焦融合创新,共谋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程振华副秘书长主持主旨报告环节。

中华预防医学会副秘书长程振华

国务院参事、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常继乐在主旨发言中对工作委员会首场培训班的举办表示祝贺,并指出深化医防协同、推进医防融合是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的重要举措,举办主题培训班利于各地交流探索经验、少走弯路,为“十五五”规划制定提供参考。

国务院参事、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常继乐

中华预防医学会梁晓峰副会长进行《医防融合中乙肝防治工作要点》的报告,系统梳理了乙肝防控领域医防协同医防融合的创新路径与实践经验。同时,他结合全国实践案例,分享了在提高乙肝疫苗接种率、强化基层防控能力、推动信息共享与服务衔接等方面的成功做法,为推进慢性传染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有益启示。

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梁晓峰

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防协同与医防融合工作委员会雷正龙主任聚焦《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作专题报告,深入剖析了医防融合的顶层设计、政策支持及落地机制。他强调医防融合不仅仅是防治结合,而且要将其融入到卫生健康服务规划、管理、实施、考核等环节及全过程,全面提高疾病防治工作质量及居民健康服务的获得感,“医防融合”的理念对卫生健康服务各个领域都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工作委员会主任雷正龙

培训期间,多位专家围绕公共卫生人才培养、重点传染病防控和成人接种门诊建设等医防融合案例作专题报告。报告内容兼具战略高度与实践深度,现场讨论热烈、思想碰撞频繁,为医防融合的系统推进注入了智慧与动力。

百克生物总经理、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姜春来在专题讨论中表示:“支持并参与此类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是企业践行社会责任、融入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方式。我们期待与各界携手,共同探索在医防融合背景下,如何通过疫苗这一关键预防手段,提升疾病防控效率与人群健康水平。”

专题讨论(从左至右:北京医院佟训靓教授、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姜春来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孙亚民研究员、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夏明主任)

本次培训班的成功举办,为我国医防融合机制从理论探索走向落地实践提供了关键性的思路与指引。培训班在“量化公共卫生工作价值”“建立临床与公卫协调机制”“构建成人疫苗协同服务网络”等关键问题上形成了共识与策略,为后续在机构设置、绩效考核、信息共享和服务衔接等方面的协同创新提供了有益借鉴。

培训班现场

(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工作委员会供稿)


相关新闻

要闻推荐

专题报道